维德孔·吉斯林(Vidkun Quisling)是二战前挪威的著名军人和政客,曾担任挪威国防部长。后来他退出内阁并于1933年组建法西斯民族统一党,担任党首。吉斯林赞同纳粹思想,曾与希特勒晤谈。1940年德国进攻丹麦与挪威,吉斯林充当德军的开路先锋,挪威被德军攻占之后出任挪威傀儡政权的总理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吉斯林于1945年5月9日被捕,在审判后被以叛国罪的罪名枪决。由于他可耻的叛国行为,他的大名也就成了“卖国贼”、“内奸”的代名词。后来,从quisling一词还逆生出动词quisle(当卖国贼)。
quisling: ['kwzl] n.卖国贼,内奸
quisle:['kwizl] vi.叛国,当卖国贼
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找单词词源英文版:Quisling 词源,Quisling 含义。
源自挪威政客、挪威法西斯党党魁Vidkun Quisling(奎斯林1887 - 1945)的姓氏。1931 - 1933年Quisling任挪威国防部长,曾因镇压水力发电厂工人的罢工运动而声名狼藉。1933年他辞去政府职务,建立法西斯民族统一党,主张取缔共产主义和工联主义。1939年他与希特勒会晤,竭力怂恿德国占领挪威。 1940年协助德国侵占了挪威.1942年充当傀儡政府总理,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挪威的统治瓦解后以叛国罪及其它罪行被处决。由于他可耻的叛国行为,他的大名Quisling在德国侵入他的国家6天后,即1940年4月15日,就被作为“内奸”、“卖国贼”的代名词出现在伦敦的《泰晤士报》上。有一篇文章评论说,瑞典应警惕在国内可能存在Quisling式的内奸。从那时起Quisling就进人英语之中,并且很快地成为一个普通名词,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母该词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英语所吸收,正如1940年4月《泰晤士报》指出的,很可能是该词本身就带有贬抑含义。英语中有若干个首字母为q的词,如questIonable(靠不佳的),queru-Lous(抱怨的),quavering(颤抖的),quivering(颤抖的),quibbling(含糊其词的),quagmire(泥潭,困境),qualm(疑惧),quackery(江湖骗术),queasy(令人作呕的)等均为贬义词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quisling 一词在英国使用得十分广泛,像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、英国小说家和新闻记者奥威尔(George Orwell,1903 - 1950)、英国作家威尔斯(H.G.Wells,1866 - 1946)等卓绝人物都在其战时作品中用过该词。它常常被用作形容词,如quisling intellectuats(卖国知识分子),quisling government(卖国政府),quisling newspapers(卖国报纸)等。嗣后,从quisling 一词还逆生出动词quisle(当卖国贼),派生出quislingism(卖国,通敌)。
来自二战时德国在挪威建立的傀儡政府首脑Vidkun Quisling,在德国战败后被以叛国罪处死。 后成为内奸,卖国贼代名词。比较汪精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