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花(smallpox)曾经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致命疾病,但患过天花的人体内产生了对天花的免疫力,以后再也不会感染天花。因此,我们中国人早在10世纪时就曾提出“以毒攻毒”的方法,将天花病人的些许痘痂涂抹到健康人身上,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。18世纪时,英国医生琴纳(Edward Jenner)发现挤奶女工从来不会得天花。他观察并认为,这是因为挤奶女工容易感染牛身上的一种轻微天花——牛痘(cowpox)。因此,琴纳想出了通过接种牛痘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的方法。1796年,琴纳的接种牛痘试验获得成功。从此以后,接种疫苗的方法得到大力推广,现在天花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。
琴纳将用于人体接种的牛痘苗称为vaccine virus,其中vaccine来自拉丁语vaccinus(母牛的),原本是个形容词,后来演变为名词。不仅可用来表示用于预防天花的牛痘苗,还可以表示任何一种用于接种的疫苗。
vaccine:['væksiːn; -ɪn] n.疫苗,牛痘苗adj.疫苗的,牛痘的
vaccinate:['væksɪneɪt] vt.给……接种疫苗vi.接种疫苗
vaccination:[,væksɪ'neɪʃən] n.接种疫苗
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找单词词源英文版:vaccine 词源,vaccine 含义。
来自拉丁语vacca,母牛,可能来自拟声词,词源同vaquero.疫苗义来自1800年,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技术,即通过把提取的牛痘病毒疫苗注射入健康人体内使之产生抗体,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,从而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。
18世纪天花在英国流行,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。英国医生詹纳(Edward Jenner, 1749-1823)当学徒时就已注意到染过牛痘(cowpox)的人不会感染天花(smallpox)。1796年他试验牛痘接种成功,1798年他在论文中指出,接种牛痘病毒能对天花产生持久的免疫。詹纳将牛痘病毒即牛痘苗称为vaccine virus,将牛痘称为vaccine disease,将牛痘接种称为vaccine inoculation。vaccine一词源于拉丁语vacca 'cow'(母牛)的派生词vaccīnus 'of a cow'(母牛的)。起初vaccine仅作形容词用,19世纪初由vaccine派生出动词vaccinate(种痘;接种)和名词vaccination(种痘;接种)。到了19世纪40年代vaccine virus缩略为vaccine, vaccine开始由形容词转类为名词,直接用以指“牛痘苗”。之后它的词义扩展了,凡用于预防疾病而接种的疫苗人们均称作vaccine。据传,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(Louis Pasteur, 1822-1895)为了纪念詹纳的功绩率先将vaccine和vaccination分别用于广义上的“疫苗”和“接种”的。
来自拉丁语 vacca,母牛,可能来自拟声词,词源同 vaquero.疫苗义来自 1800 年,英国医生 Edward Jenner 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技术,即通过把提取的牛痘病毒疫苗注射入健康人体内使 之产生抗体,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,从而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