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6HCl5O
1.白色粉末或针状结晶。
溶于稀碱溶液、乙醇、丙酮、乙醚、苯等,微溶于烃类,几乎不溶于水。与氢氧化钠生成白色结晶状五氯酚钠。
本品有中等毒性,空气中浓度超标时,佩戴防毒面具。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面罩、穿相应的防护服和戴防化学品手套。
2.有毒。雄大鼠和雌大鼠经口LD50分别为146mg/kg和175mg/kg。对皮肤有刺激性。生产场所应通风良好,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。
1. 性状:白色针状结晶。热时有强烈刺激性气味。
2. 密度(g/mL,22℃):1.978
3. 相对密度(20℃,4℃):1.97822
4. 熔点(ºC):190
5. 沸点(ºC,10.5KPa):310℃(分解)
6. 晶相标准声称热(焓)( kJ·mol-1):-292.9
7. 气相标准声称热(焓)( kJ·mol-1) :-225.1
8. 气相标准熵(J·mol-1·K-1) :447.84
9.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( kJ·mol-1):-132.0
10. 气相标准热熔(J·mol-1·K-1):190.29
11. 蒸气压(kPa,25ºC):未确定
12. 饱和蒸气压(kPa,60ºC):未确定
13.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14. 临界温度(ºC):未确定
15.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未确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19. 溶解性:易溶于乙醇和乙醚,溶于苯,微溶于冷的石油醚,几乎不溶于水。
1.白色粉末或针状结晶。
溶于稀碱溶液、乙醇、丙酮、乙醚、苯等,微溶于烃类,几乎不溶于水。与氢氧化钠生成白色结晶状五氯酚钠。
本品有中等毒性,空气中浓度超标时,佩戴防毒面具。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面罩、穿相应的防护服和戴防化学品手套。
2.有毒。雄大鼠和雌大鼠经口LD50分别为146mg/kg和175mg/kg。对皮肤有刺激性。生产场所应通风良好,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。
1. 性状:白色针状结晶。热时有强烈刺激性气味。
2. 密度(g/mL,22℃):1.978
3. 相对密度(20℃,4℃):1.97822
4. 熔点(ºC):190
5. 沸点(ºC,10.5KPa):310℃(分解)
6. 晶相标准声称热(焓)( kJ·mol-1):-292.9
7. 气相标准声称热(焓)( kJ·mol-1) :-225.1
8. 气相标准熵(J·mol-1·K-1) :447.84
9.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( kJ·mol-1):-132.0
10. 气相标准热熔(J·mol-1·K-1):190.29
11. 蒸气压(kPa,25ºC):未确定
12. 饱和蒸气压(kPa,60ºC):未确定
13.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14. 临界温度(ºC):未确定
15.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未确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19. 溶解性:易溶于乙醇和乙醚,溶于苯,微溶于冷的石油醚,几乎不溶于水。
1.毒性分级 剧毒
2.急性毒性:口服-大鼠 LD50: 27 毫克/公斤; 口服-小鼠 LD50: 36 毫克/公斤。
3.刺激数据:皮肤-兔子 10 毫克/24小时 中度; 眼睛-兔 0.1 毫升/24小时 轻度。
4.吸入或经皮肤吸收本品可引起头痛、疲倦、眼睛、黏膜及皮肤的刺激症状、神经痛、多汗、呼吸困难、发绀、肝、肾损害等。
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,鱼虾的致死浓度LD50为0.3~0.6mg/L。中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0.3mg/m3。本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。
第一部分:化学品名称 |
1、 摩尔折射率:52.60
2、 摩尔体积(cm3/mol):147.6
3、 等张比容(90.2K):401.6
4、 表面张力(dyne/cm):54.7
5、 极化率(10-24cm3):20.85
1.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无
2.氢键供体数量:1
3.氢键受体数量:1
4.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0
5.互变异构体数量:2
6.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0.2
7.重原子数量:12
8.表面电荷:0
9.复杂度:150
10.同位素原子数量:0
11.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2.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3.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4.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5.共价键单元数量: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