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2H8N2
1.化学性质:有强还原性,与任何氧化剂接触均导致燃烧、爆炸。有强吸湿性。与酸作用生成盐;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二甲胺;与醛、酮反应生成腙。
2.剧毒,可致癌。蒸气吸入后出现鼻腔及咽喉部的刺激症状,呼吸困难,恶心、剧烈呕吐及神经系统症状,神经衰弱,步态不稳,抽搐、昏迷等。眼部表现为轻度结膜炎。白鼠经口LD50为265mg/kg。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0.5mg/m3;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.5mg/m3。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,只能对症治疗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规定空气中最大容许曝露浓度为1mg/m3。
3.稳定性[23] 稳定
4.禁配物[24] 氧化剂、铜及其合金、铝、铁、铁盐
5.避免接触的条件[25] 受热
6.聚合危害[26] 不聚合
1.性状:无色带有氨气味的液体,具有吸湿性。[1]
2.熔点(℃):-58[2]
3.沸点(℃):63.9[3]
4.相对密度(水=1):0.78(25℃)[4]
5.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2.1[5]
6.饱和蒸气压(kPa):16.4(20℃)[6]
7.燃烧热(kJ/mol):-1979[7]
8.临界温度(℃):250[8]
9.临界压力(MPa):5.42[9]
10.辛醇/水分配系数:-1.19[10]
11.闪点(℃):-15(CC)[11]
12.引燃温度(℃):249[12]
13.爆炸上限(%):95[13]
14.爆炸下限(%):2.0[14]
15.溶解性:与水混溶,混溶于二甲基甲酰胺、乙醇、乙醚、烃。[15]
16.折射率(25ºC):1.4508
17.燃点(ºC):249
18.蒸发热(KJ/mol):35.02
19.熔化热(KJ/mol):10.08
20.生成热(KJ/mol):49.37
1.化学性质:有强还原性,与任何氧化剂接触均导致燃烧、爆炸。有强吸湿性。与酸作用生成盐;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二甲胺;与醛、酮反应生成腙。
2.剧毒,可致癌。蒸气吸入后出现鼻腔及咽喉部的刺激症状,呼吸困难,恶心、剧烈呕吐及神经系统症状,神经衰弱,步态不稳,抽搐、昏迷等。眼部表现为轻度结膜炎。白鼠经口LD50为265mg/kg。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0.5mg/m3;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.5mg/m3。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,只能对症治疗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规定空气中最大容许曝露浓度为1mg/m3。
3.稳定性[23] 稳定
4.禁配物[24] 氧化剂、铜及其合金、铝、铁、铁盐
5.避免接触的条件[25] 受热
6.聚合危害[26] 不聚合
1.性状:无色带有氨气味的液体,具有吸湿性。[1]
2.熔点(℃):-58[2]
3.沸点(℃):63.9[3]
4.相对密度(水=1):0.78(25℃)[4]
5.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2.1[5]
6.饱和蒸气压(kPa):16.4(20℃)[6]
7.燃烧热(kJ/mol):-1979[7]
8.临界温度(℃):250[8]
9.临界压力(MPa):5.42[9]
10.辛醇/水分配系数:-1.19[10]
11.闪点(℃):-15(CC)[11]
12.引燃温度(℃):249[12]
13.爆炸上限(%):95[13]
14.爆炸下限(%):2.0[14]
15.溶解性:与水混溶,混溶于二甲基甲酰胺、乙醇、乙醚、烃。[15]
16.折射率(25ºC):1.4508
17.燃点(ºC):249
18.蒸发热(KJ/mol):35.02
19.熔化热(KJ/mol):10.08
20.生成热(KJ/mol):49.37
1.急性毒性[16]
LD50:122mg/kg(大鼠经口);1060mg/kg(兔经皮)
LC50:252ppm(大鼠吸入,4h)
2.刺激性 暂无资料
3.亚急性与慢性毒性[17] 狗吸入12.5mg/m3,每天6h,5次/周,26周,体重减轻、嗜睡、轻度贫血。
4.致突变性[18] 微生物致突变:鼠伤寒沙门菌42μmol/皿。DNA修复:大肠杆菌600μg/皿。DNA损伤:人成纤维细胞300μmol/L。
5.致癌性[19] IARC致癌性评论:G2B,人类可疑致癌物。
1.生态毒性[20]
LC50:11.35mg/L(96h)(斑点叉尾鮰);7.85mg/L(96h)(黑头呆鱼,30d);38mg/L(24h)(水蚤)
2.生物降解性[21]
好氧生物降解(h):192~528
厌氧生物降解(h):768~2112
3.非生物降解性[22]
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(h):0.8~7.7
国标编号: | 32184 |
CAS: | 57-14-7 |
中文名称: | 1,1-二甲基肼 |
英文名称: | Dimethyl hydrazine(unsymmetrical);1,1-Dimethyl hydrazine |
别 名: | 二甲基肼(不对称) |
分子式: | C2H8N2;(CH3)2NNH2 |
分子量: | 60.1 |
熔 点: | -58℃ 沸点:63.3℃ |
密 度: | 相对密度(水=1)0.78(2 |
蒸汽压: | -15℃ |
溶解性: | 溶于水、乙醇和乙醚 |
稳定性: | 稳定 |
外观与性状: | 无色带有氨气味的液体,具有吸湿性 |
危险标记: | 7(易燃液体) |
用 途: | 用于化学合成,用作有机过氧化物的稳定剂、酸性气体吸收剂,还用于照相及农业 |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吸入、摄入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。本品对皮肤、眼睛、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剧烈刺激作用。吸入后,可引起喉、支气管的痉挛、炎症和水肿,化学性肺炎、肺水肿。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、咳嗽、喉炎、眩晕、头痛、恶心和呕吐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:属中等毒类。 急性毒性:LD50120mg/kg(大鼠经口);LC50大鼠吸入:252ppm,4小时;630mg/m3,4小时(大鼠吸入)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狗吸入12.5mg/m3,6小时/天,5次/周,26周,体重减轻、嗜睡、轻度贫血。 致突变性:微生物致突变: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。 致癌性:IARC致癌性评论:对人可能致癌。 危险特性: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热极易燃烧爆炸。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,引起燃烧或爆炸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氮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 4.实验室监测方法: 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(GB/T14376-93,水质) 气相色谱法;分光光度法 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》,国家环保局编 5.环境标准: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.1mg/m3 嗅觉阈浓度 <6ppm 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。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,穿化学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。喷水雾会减少蒸发。用大量水冲洗,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可能接触其蒸气时,应该佩戴防毒口罩。 眼睛防护: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身体防护:穿胶布防毒服。 手防护: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工作后,淋浴更衣。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。若有灼伤,就医治疗。 眼睛接触:立即翻开上下眼睑,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。就医。 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呼吸困难时给输氧。呼吸停止时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食入:误服者漱口,饮牛奶或蛋清,就医。 灭火方法:大火可用水,小火可用二氧化碳、干粉、砂土。
1、摩尔折射率:18.57
2、摩尔体积(cm3/mol):72.4
3、等张比容(90.2K):166.4
4、表面张力(dyne/cm):27.8
5、极化率(10-24cm3):7.36
1.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-0.5
2.氢键供体数量:1
3.氢键受体数量:2
4.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0
5.互变异构体数量:无
6.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9.3
7.重原子数量:4
8.表面电荷:0
9.复杂度:11.5
10.同位素原子数量:0
11.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2.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3.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4.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5.共价键单元数量: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