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13H12N2S
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、防静电。保持容器密封。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还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1避免与氧化物接触。易溶于乙醇、乙醚,完全不溶于水和二硫化碳。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、丙酮、氯仿、苯。微溶于聚氯乙烯用的各种增塑剂,在碱性溶液中溶解,在酸性溶液中析出。味苦。易燃。摩擦时发光。毒性极微。
2.有毒。吞咽、吸入或皮肤接触吸收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。皮肤或眼睛接触其熔融物会导致严重烧伤。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衣物。
1. 性状:灰白色粉状结晶。
2. 相对密度(g/mL,20℃):1.32
3. 相对蒸汽密度(g/mL,空气=1):未确定
4. 熔点(白色片状结晶,ºC):154-156
5. 沸点(ºC,常压):未确定
6. 沸点(ºC, kPa):未确定
7. 折射率:未确定
8. 闪点(ºC):未确定
9. 比旋光度(º):未确定
10.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(ºC): 未确定
11. 蒸气压(mmHg,20.2ºC):未确定
12. 饱和蒸气压(kPa, ºC):未确定
13.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14. 临界温度(ºC):80
15.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未确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19. 溶解性:易溶于乙醇、乙醚,完全不溶于水和二硫化碳。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、丙酮、氯仿、苯。
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、防静电。保持容器密封。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还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1避免与氧化物接触。易溶于乙醇、乙醚,完全不溶于水和二硫化碳。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、丙酮、氯仿、苯。微溶于聚氯乙烯用的各种增塑剂,在碱性溶液中溶解,在酸性溶液中析出。味苦。易燃。摩擦时发光。毒性极微。
2.有毒。吞咽、吸入或皮肤接触吸收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。皮肤或眼睛接触其熔融物会导致严重烧伤。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衣物。
1. 性状:灰白色粉状结晶。
2. 相对密度(g/mL,20℃):1.32
3. 相对蒸汽密度(g/mL,空气=1):未确定
4. 熔点(白色片状结晶,ºC):154-156
5. 沸点(ºC,常压):未确定
6. 沸点(ºC, kPa):未确定
7. 折射率:未确定
8. 闪点(ºC):未确定
9. 比旋光度(º):未确定
10.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(ºC): 未确定
11. 蒸气压(mmHg,20.2ºC):未确定
12. 饱和蒸气压(kPa, ºC):未确定
13.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14. 临界温度(ºC):80
15.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未确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19. 溶解性:易溶于乙醇、乙醚,完全不溶于水和二硫化碳。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、丙酮、氯仿、苯。
1.急性毒性:LD5O:50mg/kg (大鼠经口); LDLO:720mg/kg(小鼠经口);LDLO:1500mg/kg(兔经口)
2.因中毒而引起感觉迟钝、末梢神经麻痹,但并不引起畸变和致癌。本品在160℃以上产生对眼、皮肤、黏膜有强烈刺激的苯基芥子油。
总括注解
不要让该产品接触地下水、水道或污水系统
水危害级别2(德国规例)(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)该物质对水有极其危害的。
即使是小量的产品渗入地下也会对饮用水造成危险。
若无政府许可,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。
1、 摩尔折射率:72.33
2、 摩尔体积(cm3/mol):177.7
3、 等张比容(90.2K):506.9
4、 表面张力(dyne/cm):66.1
5、 介电常数:
6、 偶极距(10-24cm3):
7、 极化率:28.671.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无
2.氢键供体数量:2
3.氢键受体数量:1
4.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2
5.互变异构体数量:2
6.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6.2
7.重原子数量:16
8.表面电荷:0
9.复杂度:196
10.同位素原子数量:0
11.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2.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3.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4.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5.共价键单元数量:1